白 羽 毛 飘 起 来
——平武白马山寨风情录
孙岩松
平武号称“蜀北屏障”,位于峰峦叠嶂,松杉耸翠,溪流纵横的四川盆地西北部,在青藏高原的边缘,涪江的上游地区。是绵阳市境内最北端的一个县。她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平武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山青水秀,风光如画,而且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谓地大物博,是一座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巨型资源宝库。由于平武县特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动物与植被一样具有中国三大自然区相互过渡的特点,平武县境内野生哺乳动物,有7目23科37属87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2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和牛羚等。
从平武县城出发,不久便进入了群山连绵、山谷回转、风景如画的九环线公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至今已建成标美沥青路250多公里,场镇过境水泥路几十公里。全长1593米的牛角垭隧道已于1999年全线贯通。平武美丽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平武旅游事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深山古刹报恩寺、原始森林王郎自然保护区等名胜古迹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白马风情游”更是一条有着独特风情和魅力的快乐之旅。
在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聚居着一支总人口只有1.4万多人的民族———白马人。这是个谜一般的民族,房屋依山而建,木楼彩绘,一寨一村。白马人以农耕、畜牧为主。播种时节,他们用长犁杖驾驭两头犏牛,种植荞麦、青稞、燕麦;闲暇时候,他们酿制咂酒,用麻线锤捻麻纺线,擀毡织布。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并在帽顶侧面插上白色雄鸡的尾羽作饰物。配以各类发饰、耳饰、腰饰。妇女胸前饰鱼骨牌,腰间围着古铜钱。每逢节日,身着盛装的白马人点燃篝火,唱起古老的酒歌,跳起欢快的圆圆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歌颂幸福的生活。白马人修房的用材和方式,和汉族完全不同。他们先用很长很粗的木料做一个三层小楼房的大筐架立在垫平夯实的土地上,将四角用石块支平垫实,然后再用厚重的土坯砌墙砌门窗,再在楼层间和马鞍型的房顶上钉上木板,一座简易的三层木板楼就盖成了。一般人家一楼养牲口、二楼住人、三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由于白马人长期居住在偏僻封闭的山寨,远离繁华城镇,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的奇异习俗,犹如一枝绽放在大山深处的奇葩,近年来成了民族、民俗专家、学者和中外游客考察研究、观光游览的热点地区。当你走进群山连绵、沟谷纵横、雄奇秀美的白马山寨,你定会感到她的魅力和诱惑。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进行民族调查和识别时,由于白马人的聚居区和藏族的聚居区在地缘上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有些白马人会说藏话会识藏文,就把他们划归了藏族,并历史地沿袭下来。又由于他们崇尚白色,大都敬奉白马神,好多部落以“白马”为图腾,便称他们为白马藏族。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在1980年出版的《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集》,《讨论集》的书名就称这支民族为“白马藏人”。 孙宏开先生在《民族研究》1980年第3期中发表了“历史上的氐族和川甘地区的白马人------白马人族属初探”一文,称这支民族为“白马人”。
白马人认定自己是由西北地区迁来的氐羌族后裔,即古籍中提到的“白马羌”。白马人祭祀山神,把山神视为最高神灵;把黑熊神视为除灾驱疫的保护神,这说明,至今白马人仍保留了远古时代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民间信仰习俗。白马人和藏族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修寺院,不信仰藏传佛教,不放牧牲畜,也没有天葬习俗;他们的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习俗独具民族个性特色;很多白马人和汉族人一样,逢年过节到庙里烧香敬神、在自己的家里供奉祖先牌位。他们世世代代在大山深处耕种劳作,过着隐居般的生活。据史学界考证,白马人与古代的氐族无论在血缘、地缘还是传统习俗上,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964年10日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五周年的时候,在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上,有一位身穿鲜艳服装、胸佩闪光银牌、系着彩色腰带的少数民族女代表尼苏,独特的打扮非常引人注目。毛主席曾询问:“这是哪个民族的代表?”工作人员回答说:“白马藏族”。 大型彩色纪录片《光辉的节日》中就有这样的特写镜头。毛主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绝不会不认识藏族,但他却对白马人产生疑问。这就说明,白马人确实是因为久藏深山人未为人知的独具民族特点的一支古老民族。从此,白马人正式登上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白马人美丽的传说中描绘:很久以前,封建统治者派官军进攻白马人居住区域,白马人拼命抵抗,由于寡不敌众,惨遭杀害,一年之中5万多人只剩下300多人,退到了深山老林之中。官军还不甘心,想把他们赶尽杀绝。白马人戎鲁设法在半夜逃了出来。他翻山越岭,饥饿疲惫,昏倒在一座山梁。官兵已经逼近,形势非常危急。忽然,山顶一只白色公鸡引颈长鸣,惊醒了昏睡的戎鲁。他连夜赶回到寨中通报消息,使白马人才得以脱险。从此,白马人一是感激雄鸡救命之恩,二是牢记敌人不共戴天之仇。就在毡帽上插上白色雄鸡尾羽作纪念。男的头上插一支挺直羽毛表示勇敢、刚直;女的头上插三支飘逸的羽毛表示纯洁、温柔。
白马人特别擅长歌舞,唱歌跳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人人会唱歌,个个能跳舞,无论是劳动、年节、嫁娶、爱情,还是丧葬、祭祀或日常生活都要唱歌、跳舞。他们最爱唱的歌是《酒歌》。在亲朋相聚、节日喜庆的日子里,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塘边,酒杯吟唱,歌声响彻山谷田园,充满了欢快幸福的气息。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白人点燃篝火,尽情欢跳。篝火熊熊,舞姿翩翩,白色的帽羽随着身影在火光中飘曳,粗犷而悠长的歌声伴和着夺博河的流水声在山谷中回荡。这时候,你仿佛回到了古老而遥远的过去。 ……
“熊猫舞”是白马人中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 善良敦厚的白马人世世代代和大熊猫和睦相处,有些部落还把大熊猫当作自己崇拜的图腾。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英俊的白马少年和一个美丽的白马姑娘情投意合,互相爱慕。按照白马人的习俗,男方必须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小伙子先后请了能说会道的百灵鸟、机灵活泼的金丝猴到姑娘家提亲,都被拒之门外。最后他只有请来憨厚老实的大熊猫去提亲,姑娘的父母才答应了他们的婚事。从此,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就成了白马人心目中最为崇敬的动物。白马人不仅从不伤害大熊猫,而且还为抢救、保护大熊猫立下过汗马功劳。
白马人最热闹、最欢快而又最隆重的舞蹈,是逢年过节搞祭祀活动时,男人反穿皮袄或五彩花袍,脚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肩挂一串铜铃,头戴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或凶神恶煞面具的木雕彩绘面具舞,白马人称之为“池哥昼”。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白马藏族表演的“池哥昼”,以其原始独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受到观众和舞蹈专家的高度好评。
从平武出发约50余公里,就来到海拔2000米的——“白马十八寨”。山寨的大门坐落在大神山脚下,远远望去,寨门上那顶巨大的白毡帽,帽檐上镶着色彩艳丽的装饰带,帽子顶上插着几根洁白的羽毛,好像一位美丽纯洁的白马姑娘在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氐寨风情园的姑娘们正在向游人发放宣传资料。在她们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寨子。夕阳映照着白云缭绕的群山,满眼缤纷斑斓的色彩令人沉醉;夺博河激荡着碧波一路欢唱奔流,一座座横跨两岸的古色古香的廊桥连接着村寨。河谷两侧的田园和山坡上白马山寨星罗棋布,木楼依山而建、靠水而居,色彩艳丽、如诗如画。这里有白马老人的沧桑、有姑娘小伙的奔放,还有孩子们的欢快和好奇。
进入氐寨风情园,姑娘小伙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他们把自酿的酒倒入一个小陶罐,再兑上蜂蜜。饮用时将一根细竹管插入罐中,轮流吮吸,别有情趣。这就是“咂酒”的由来。漂亮的白马姑娘们手捧美酒,齐声唱起迎宾曲,走到你的面前敬献美酒。美酒佳人热情如火,盛情之下不能推辞,要是你婉言拒绝,那姑娘们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拉过来,拽手抬腿、抛向空中,名为“筛糠”。直到你不得不接过美酒一饮而尽。这时候,你才能真切的体会到白马姑娘的热情。你也会脱去世俗的羞涩,融入白马人豪放不羁的热情中去。
寨子的主人叫 ,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呷尼早(汉族名叫张丽)继承了母亲的好嗓音,歌声像百灵鸟一样远近闻名。由于河上游修水电站,居住在上游的白马人移民到下游或城中,年轻的姑娘们参加了呷尼早组建的演出团,进行了民族歌曲和舞蹈的专业培训,成为白马山寨最出名、水平最高的歌舞团。她们先后参加了全国民族歌曲大奖赛并获得银奖,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观众的喜爱,绵阳电视台和平武县委宣传部拍摄的白马风情歌曲电视片中,姑娘们个个成了主角。美丽的呷尼早姑娘还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成为白马人的骄傲。
在九寨黄龙旅游环线上,距平武县城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他们家开办的独具特色的“白马氐人谷艺术团”表演大厅像一座宫殿坐落在公路旁,好客的姑娘小伙子用热情的歌舞为旅途劳顿的游人献上了一出丰盛的白马文化大餐。
走进氐寨风情园干净整齐的院落里,左面是新修的演出大厅。呷尼早姑娘告诉我们,她家里的表演厅2005年4月29日才投入使用,我们可以说是在新表演厅欣赏歌舞的第一批客人。接着是饭厅和厨房,右面一幢二层色彩斑斓的木屋,楼下是主人的卧室,楼上是一间间整洁的客房。我们到来的时候,已经有好几批客人先我们一步到达了。
夕阳西下,热情好客的呷尼早一家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手抓跎跎肉、腌制松鸡、孜然羊腿、羊杂汤等独特的美味举不胜举。姑娘们高擎酒杯唱起了祝酒歌。一曲未罢,一曲又起,容得半点你半点推让,直到连喝三杯才能过关。就这样几番推杯换盏,酒力不胜者个个面红耳赤,不肯再饮,姑娘们会选出代表与你共饮“交杯酒”。如果你还不喝,就有可能被白马姑娘“筛糠”或被白马小伙子抹一把灶塘烟灰,变成“黑脸包公”。
晚饭后,乘着酒兴,演出开始了,祝酒歌再次唱起,白马姑娘捧起酒壶、端起酒盅一一走到客人面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香甜的美酒。一曲曲高亢的歌声,一支支优美的舞蹈,我也忍不住上台和姑娘们合唱一曲藏族《敬酒歌》。“闪亮的酒杯高举起,这酒杯斟满了我的情和意,祝愿朋友吉祥如意、祝愿朋友一帆风顺。。。。。。”满堂的宾客和我一起欢快的唱着,在游客们如雷的掌声中,我把这美酒代表全体客人献给了呷尼早一家和美丽的姑娘们。大家涌上舞台,一起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园园舞,沉浸在白马山寨无边无际的欢乐之中。
夜幕深了,大家都意犹未尽,又在院子里燃起了篝火,小伙子和姑娘们围着篝火唱起了歌,伴随着山歌一首接着一首,烤全羊也遍体金黄、飘出了诱人的香味,大家又开始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品尝这难得的美味,直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这欢乐,是一种穿越时空返朴归真的身心震撼,是一种无加修饰的心灵倾诉,是一种没有丝毫市俗杂念的生活感恩。
准备上车离开的一瞬间,面对车窗外一张张真诚、灿烂的笑脸,突然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出这是喜悦还是离别的伤感?!山寨渐渐模糊,大神山也慢慢退出了视线,此时在我心深处却对古龙安道上那支晶莹如雪的白羽毛多了一份惦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白马人虽然走出了大山,但他们仍然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丽的山寨。因为,生活在外面繁华世界的人们也都渴望着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去感悟白马人那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去寻找一块心灵的净土,去领略那美丽的山寨、美丽的风情……
四川平武白马氐寨风情园
电话:0816-6344529 8829516
13990151580 13808114669
联系人:尼嘎才里、呷尼早(张丽)
[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