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36|回复: 0

中国植物“活词典”吴征镒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5 12: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是他们,让中国更美! 系列)

4b90f603738da977c1e0bccab051f8198718e300.jpg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0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
       吴征镒于2008年1月8日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多次参加并领导植物资源重大考察,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发表和参与发表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
       他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吴征镒编著了《中国植物志》等专著30余部,晚年仍在发表重要学术论著。

77c6a7efce1b9d16cea8f415f3deb48f8c546452.jpg

吴征镒:一草一木总倾情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吴征镒亲笔书写的这8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块石碑上。
       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在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之一、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的眼里,植物王国是一个诗意世界,人与自然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

从后花园到植物王国
       孩提时代,吴征镒的最大爱好是一个人在家里的后花园玩耍。他拿出带有植物画的书籍同花草比照,“看图识字”,采集了100多份标本,从此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
       中学毕业,吴征镒考取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在毕业后留该系任助教。
       “七七事变”后,随西南联合大学迁到昆明,吴征镒被云南这座“植物王国”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吸引。1958年夏,已过而立的吴征镒举家搬到云南,从此开始他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立志立题、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的生涯。

“摔跤冠军”的意外发现
       吴征镒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花甲之年他两次进藏,80高龄还亲自到台湾考察。
       植物学家周俊院士回忆,野外考察时,吴征镒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就低着头观察植物。他是平足,野外经常摔跤,同事赠号“摔跤冠军”。
       有次在云南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里跌了一跤。跌倒了他不是想着马上爬起来,而是左顾右盼地观察植物。他忽然见到了一株白色寄生植物,迫不及待拿在手里一看,就认出了是“锡杖兰”,这可是在中国分布的新纪录。
       他自嘲:“摔跤也好,有时摔跤还能发现新种呢!”

博闻强记老骥伏枥
       吴征镒被中外同行誉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同事和身边的学生、助手都形容他博闻强记、博古通今。编《中国植物志》时,他脑子里记得文献的出处,在手稿里写个人名注上个年代,助手去查对应文献时往往一丝不差。《中国植物志》囊括了当时所有在中国发现的植物。
       八十岁后他的眼、耳渐不如前,但他在2000年后出的4本著作都是亲自执笔。有些著作本来1年能完成的却花了3、4年,因为他随时会把新的文献插到稿子里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15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