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37|回复: 0

杜鹃花:跨越重洋的绽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9 2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西西 摄影:周小林

贡嘎山东坡 1_调整大小.JPG

       每到春夏,中国西南横断山域里的杜鹃花就开始怒放。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她们有些白得晶莹剔透,有些粉得娇嫩可人,有些红得风情万种……满山都是万紫千红,花海如潮。但正是这养在深山、很少有人见识真正面目的花儿,在欧洲园艺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将杜鹃花比作“花中西施”:“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杜鹃,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700万年至1.37亿年),它原本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后因北美洲和欧洲等地在第四纪受到冰川的覆盖,大多数种类遭到灭绝,在北美洲仅存杜鹃花24种,欧洲有9种,大洋洲仅1种。

马缨花_调整大小.jpg

       杜鹃花的种类较多,全世界约有960多种,我国约有57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59%;特别集中于我国中部至西南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广西这一片区域可以称为杜鹃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1753年,当瑞典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在他划时代的著作《植物种志》中将产自欧洲阿尔卑斯山的锈色杜鹃(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定为杜鹃花属的模式种(方注:“类”字去掉)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这种在欧洲仅有9种的花卉在遥远的东方有着极为丰富的种类。

头花杜鹃_调整大小.JPG

       大约在1808年,我国的一种杜鹃就曾被引到英国。1843年,英国伦敦园艺学会派出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来我国收集花卉果木的种子和幼苗。在见识了中国杜鹃种类的丰富后,他写信说:很多英国人都非常羡慕奇斯威克植物园(英国园艺学会的植物园)中的杜鹃,但(中国的)这种花远远超出英国本土山上生长的那些花卉。1859年,福琼从我国的浙江山区送回云锦杜鹃。云锦杜鹃的拉丁学名为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其中的种加词“fortunei”就是为纪念福琼而起。这种杜鹃开花时,其花冠外淡红内黄绿,十朵左右的花簇生枝头,艳丽如云锦,有人说福琼把高贵典雅的东方美带到了英国。多年以后著名的植物猎人亨利•威尔逊(E.H.Wilson)也感叹道:“杜鹃是绿色世界里的贵族,没有一种有花植物能与之媲美”。人们甚至笑称,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
       所以,这样的稀世奇珍再次轰动了欧洲园艺界,于是一批批前往横断山域探险、寻找杜鹃花者便是接踵而来……

福雷斯特:杜鹃花之王
       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年生于苏格兰。他从小就喜好大自然,16岁时曾跟随一位化学药剂师工作,学习到许多植物的药用知识。从澳大利亚返回苏格兰后,他遇见了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包尔弗教授,并进入植物园标本室工作。他一直保持着对花卉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渴望,在澳洲的经历又使得他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和超强的生存能力。于是,当1903年富商布利委托包尔弗教授推荐一位植物猎人前往中国采集植物时,福雷斯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最佳人选。

IMG_4744_调整大小.jpg

       1904年,福雷斯特被派往中国,开始了他长达28年的植物考察生涯。其间他7次来华,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云南西北部。他前后共采集了约30000多份腊叶标本,为爱丁堡植物园引回多种活植物。据统计,福雷斯特总共采集到300多种杜鹃,其中有250多种杜鹃花新种,因此,他被称为英国的“杜鹃花之王”。
       在福雷斯特的第一次来华植物探险途中,刚到云南腾越(今腾冲),他就幸运地碰到了当时英国驻云南领事乔治•立顿(George Litton)。立顿是一个活泼热心的人,陪着他去过几次丽江,还一起沿着萨尔温江上游进行勘察,了解当地人的习惯、熟悉该地区的植物群落。
       有一次,立顿和福雷斯特一直走到了位于澜沧江附近箐口西北面的一个法国传教总部。在那里,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福雷斯特在日记里写道:“我从神父那里学到了许多这个区域花卉方面的知识,这令我非常满意,因此我打算在2月(可能更早)或3月返回那边,花六个月时间在分水岭区域采集植物。那些神父去年就已经为巴黎标本室在这一带采集了很多标本。我看过那些标本,并且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些。这些标本虽然被很好地压制过,却相当零碎、不完整。很明显,其中包括了很多箐口后面山脉上的常绿杜鹃、落叶杜鹃、报春花、龙胆和百合。”

纸叶杜鹃_调整大小.JPG

       1905年夏天,福雷斯特继续在云南西北部采集植物,他返回了去年念念不忘的箐口。只是,这次探险差点要了他的命。他那时不知道,一场骚乱正在巴塘地区蔓延。万分庆幸的是,福雷斯特逃进了一片丛林,逃出了生天。在逃亡过程中,他丢失了所有的行李和植物标本。不过他仍然在邻近区域继续他的采集工作。
       等到1917年福雷斯特第四次来到中国时,他已经非常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了,并且在当地培养了不少熟练的植物采集者,这样他就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采集工作了。1919年的一天,福雷斯特一行人正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里探险,这里植被茂盛,突然一棵高大的乔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凭他多年积累的植物学知识,他认定这应该是一种杜鹃花属的植物。但是,在已有记录的杜鹃花属植物中,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植株如此高大的种类,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杜鹃呢?福雷斯特兴奋了,他赶紧测量了这棵大树,发现树基部直径达0.87米,胸围2.7米,树高25米!福雷斯特赶紧要当地人把这棵大树砍倒,一数年轮,才发现原来这棵树已是280岁高寿。贪婪的他不仅采摘了这棵杜鹃花树王的花和果实,还从树干上锯下了一个圆盘木材标本运回英国。至今,这件圆盘仍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展出。1926年,福雷斯特和塔吉将它定名为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giganteum Forrest ex Tagg,),并在爱丁堡皇家园艺学会刊物(J. Roy. Hort. Soc.)上作为新种发表。
       尽管前面的收获已经丰富得出人意料了,可是福雷斯特的第五次探险依然在不断扩大他的工作范围,不过他最重要的采集区域还是独龙江——怒江分水岭。在这里他遇到了色彩缤纷的各类杜鹃花属植物,这些花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精巧:绵毛杜鹃的色彩从鲜红色到深红色,从黄色到淡红色,变化丰富;而色彩变化最丰富的要算杂色杜鹃了,有深红色底白点、淡红紫色、纯白色、浅黄色、黄色边缘夹玫瑰红等等多种色彩。随着他往西北方向继续行进,杜鹃花的种类也明显变得越来越丰富。

锈红杜鹃_调整大小.jpg

       1930年11月,福雷斯特本来打算重新走一遍所有以前到过的地方,他还想发现更多自己没有成功引入英国的品种。不过,1932年1月,福雷斯特在考察途中突发心脏病去世,死后被葬在腾冲郊外的来凤山下,与他喜欢的草木永远在一起。
       福雷斯特把他采集到的各种杜鹃花送到英国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当时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负责人、爱丁堡大学教授包尔弗认为:福雷斯特从中国进行的很有价值的园艺植物引进,给英国的园林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种质采集,爱丁堡植物园已成功地引种栽培了306种中国杜鹃花,并成为世界上引种和研究中国杜鹃花最著名的机构。众多的中国杜鹃花在英国落户后,爱丁堡植物园又与世界其它研究单位一起培育了许多品种,约有数千个之多。它们被称为“西洋杜鹃”,现在又大量地引种回了中国。
 
金登•沃德:雅鲁藏布江的馈赠
      弗兰克•金登•沃德(Frank Kindon Ward),1885年出生在英格兰的威辛坦。他的父亲是一位植物学教授。他原来是一名军人,在读过斯克里姆珀的《植物地理》后,金登•沃德就爱上了探险:“那些图片深深地影响了我,使得我极为渴望亲眼看到热带雨林。”于是,这个从小就怕蛇的孩子,在日后数十年的探险中,不断地积累野外生存经验,凭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对事业的执着,成为了一个机智的独行侠、西方同行中的佼佼者。

IMG_4727_调整大小.jpg

       二十多年的岁月里,金登•沃德所涉足的地区从缅甸北部到中国云南的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在这一杜鹃花分布中心,金登•沃德经常在高山深谷、草甸、丛林中独来独往。他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超强的记忆力。他可以清楚地记得每种植物的生长地点,即使几个月以后,甚至大雪掩盖了原来的路线,他也能依着以前的印象,穿越密林,准确地找到那种植物,采集到种子。
       1924-1925年间,金登•沃德开始了他收获最丰的旅程:考察喜马拉雅山东部神秘的昌普江(今雅鲁藏布江)地区。他计划由锡金穿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西藏东南部,春天采集植物标本,秋天则由北面进入峡谷地区采集种子。

黄花杜鹃_调整大小.jpg


       1924年11月中旬,金登•沃德结束了收集种子的工作,开始考察昌普江峡谷。他们计划沿易贡藏布江前往森林里的一个小修道院,然后继续前进,去探索峡谷最陡峭的地方。12月16日,由23个人、一头羊、两条狗组成的考察队从吉阿拉出发了。他们首先进入到处是杜鹃和竹子的森林。地面凹凸不平,根本无法搭建帐篷,他们只好把帆布钉挂在树上做成窝棚,砍下竹子搭成床铺。勉强休息了一夜,金登•沃德一早来到森林,搜寻杜鹃,在返回营地的路上,他注意到了一团看上去显得乱糟糟的杜鹃,花茎离开地面不过0.3米,小而厚的叶片,花蕾边缘长着细细的绒毛,他确信自己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杜鹃。此后,他再也没见过这种杜鹃了。
       第四天,他们终于到达修道院,惊喜地发现:周围茂盛的杜鹃林甚至遮盖住了下面的悬崖峭壁。尽管天气又冷又湿,金登•沃德仍然忙着采集所有他能采集到的种子。这里让他发现了不少漂亮的杜鹃:长在沙湾里一块高高大圆石上的、开浅黄色至奶白色花的折萼杜鹃,叶上有刚毛的粗糙杜鹃,以及开“漂亮的红色花”的毛柱杜鹃。

美容杜鹃 2_调整大小.jpg

       由修道院住下走,越向下走峡谷越险峻,几乎已经无路可寻。考察的进度变慢了:他们不得不在茂密的矮树林中砍出前行的道路,踩着狭窄的梯子攀登陡峭的悬崖,借助摇晃不停的绳梯横过幽深的峡谷。不过,就算这样,有恐高症的金登•沃德每次过绳梯前都仔细搜索四周,希望能寻找到更多的种子。就这样,他发现了气味芳香、开着可爱的白色花朵的白喇叭杜鹃。金登•沃德对此行非常满意,他采集到了许多新的植物,包括条裂垂花报春和黄铃杜鹃。
      金登•沃德从1911年到1935年曾经八次来到中国,采集了大量标本、种子和苗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肯定了他的成绩,1932年授予他维多利亚勋章,1933年又授予他维奇勋章。1934年,他获得美国麻省园艺学会的乔治白金勋章。18年后,由于他对园艺业的贡献,他再获英帝国勋章。然而,最能证明他成就的却是植物,是他发现并采集的100多种杜鹃属植物。

毛花杜鹃_调整大小.JPG       

       西方从我国云南等西南地区引种的杜鹃经杂交培育后已出现众多花色、花型各不相同的品种。而以杜鹃(即映山红R. simsii)为主要亲本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则成为圣诞节期间很受欢迎的室内花卉。如今杜鹃花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杂交品种达8000-10000个,在数量上据说仅次于月季。西方人常在一些园林中大片栽培杜鹃。据我国杜鹃花科植物专家冯国楣在英国的考察,英国没有一个庭园不种杜鹃花。美国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在华盛顿国家树木园中就栽有70000余株杜鹃,一到早春时节,万花竞放,十分壮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5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