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28|回复: 0

“爽爽的贵阳”是如何造就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4: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如今随意拨打一个贵阳市民的手机,您可以听到这样的彩铃:“远去了,浑浊的天空;远去了,难熬的热浪;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一曲《爽爽的贵阳》已成为贵阳的城市名片,成为许多贵阳人凝聚归属感的共鸣,也成为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的留客歌。
       是什么造就了“爽爽的贵阳”?


       凉爽的“天然大空调”
       81岁的房裕清老人,今夏从重庆“迁徙”到贵阳避暑,“全国各地到处高温,难得贵阳这样一个清凉地,白天穿着短袖出去玩,晚上还要盖被子睡觉”。
       提起夏日凉爽,贵阳人充满自豪。贵阳夏季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在76%到79%之间,风速多在3米每秒以下,不湿不燥,凉风习习。
       凉爽来自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阳市气象局副局长罗文芳说,贵阳地处北纬26度左右,正好处于人类居住的最佳纬度之间。并且在同一纬度带中,鲜有国内城市的夏季温度能与贵阳媲美,其舒适度与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佛罗伦萨不相上下。
       此外,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是全国东部向西部过渡的地带,属于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1000米左右的海拔,以及较厚的云层,又让贵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紫外线辐射最少的地区之一。
       “贵阳灾害罕见,几千年来没有发生过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再加上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市区周边湖泊多,贵阳就像一个“天然大空调”,让身在其中的人们凉爽得不愿再离开。
  
     清爽的“自然大氧吧”
      “贵阳还是一个自然大氧吧,尤其是雨后,空气清爽得让人禁不住闭上眼睛深呼吸。”从湖北来贵阳求学的付松说。
      对此,罗文芳也有自己的解释:“尽管地处内陆,但贵阳离海并不遥远,沿海的暖湿气流可以顺利抵达,常在贵阳上空与自北而下的冷空气相遇,贵阳因此雨水充沛,且多为夜雨”。
      “夜雨既能消暑降温,又能清洁空气,让人们夜间睡得安稳,清晨倍感清新。”罗文芳说,贵阳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促进了空气流动。
      “此外,几代园林工作者奋斗50多年建成的两条环城林带,也成为贵阳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贵阳市林业绿化局局长王守超说。
      “森林之城”,是贵阳市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两条环城林带总面积为145.6万亩,成千上万株绿色植物形成了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并使贵阳成为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护最为完好的中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78%。

      舒爽的“城市生活圈”
      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城市面积较小,让贵阳人的生活少了一份匆忙和焦躁,多了一份闲适与安逸。
      贵阳市区的黔灵山公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市中心森林公园。“黔灵山就像我们贵阳人的后花园,爬山、打太极,充满活力的一天就在花香鸟语中开始。”贵阳市民张大爷说。
      城市面积较小,也让贵阳人少了许多出门的烦恼。“在市内办点事,坐公交车常常半个小时就够了,有时甚至可以选择步行。”常从北京到贵阳出差的刘晓说。
      贵阳人喜欢美食。除了市中心有名的合群路、陕西路两条小吃街,各种餐饮店面遍布大街小巷,生意红火。煮得“嘟嘟”沸腾的露天火锅、烤得“嗞嗞”乱响的烙锅、口彩口味皆好的肠旺面、玲珑可爱的“丝娃娃”……
      “近几年,交通的迅速发展,又让贵阳人多了自驾出游的乐趣。”贵阳市规划局局长杜清说,周末和朋友三五成群,自驾去周边景区游玩放松,已成为贵阳人的一种新兴时尚。

      爽朗的“移民型城市”
      “贵阳是一个移民城市,我的父母就是从安徽远道而来的。”贵阳方言谐剧“笑星”卜小贵说。
      明清时期的吴楚移民,抗战期间的人口转移,解放之初的南下干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乡,改革开放后的“川军”入黔、浙商入驻,众多少数民族的水乳交融,到现在进行中的新移民浪潮……一代又一代的外乡人,更新了贵阳的文化,也融入了贵阳的文化。
      “贵阳人爽朗而包容,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外乡人。”卜小贵说。
       明代哲人王阳明的思想精髓,被贵阳人归纳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2008年初,面对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贵阳人又用万众一心、互帮互助的“绿丝带”精神,融化了无情的冰雪。如今,在汹涌的金融危机风暴中,贵阳人狠抓机遇、奋发图强,力求在逆境中不断自我提升。
       今年上半年,贵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76.6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89亿元,增长1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07年底,贵阳市明确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还要用更多精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爽。”李军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8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