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03|回复: 1

百里赤水河 两片绿色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里赤水河 两片绿色海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8-10-16 10:43    作者: 刘久锋 肖克    来源: 农民日报    查看: 1次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以“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走出了一条独具遵义特色的绿色增长之路,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真正践行了科学发展观。

  近日,记者沿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境内的百里赤水河一路行来,但见两岸从水边到山顶遍植翠竹,连绵绿浪压水接天,构成一幅舒展百里的绿色画廊。

  “遵义有两片绿色的海,一片是黔北西部的竹海,一片是黔北东部的茶海。”遵义市政府负责人说:“是国家退耕还林的好政策,成就了遵义的竹海和茶海。”

  遍山翠竹成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赤水市曾以伐木的“木头财政”为主业,1998年森林禁伐后,全市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赤水市立足自身生态优势,以“生态立市”的战略谋发展。他们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发动农民漫山遍野种竹,大力培育富有当地特色的竹子种植和加工业。如今,上百万亩竹林和数十万亩森林覆盖了全市所有荒山,高达73%的森林覆盖率使全市生态环境大为改观。遍山翠竹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成为竹子加工业的丰富资源。

  四洞沟村是赤水市官渡镇深山里的一个村子,村民家家靠种楠竹发了“竹子财”。村民李玉明告诉记者,他家从2001年起就开始退耕还竹,现在有10亩竹林,竹子给他家带来了一年比一年多的收入。

  2000年退耕还林之初,遵义市就提出一定要充分考虑退耕农户8年后的生计问题,要通过退耕还林“退”出一两个产业来,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遵义推出了退耕还竹、还茶、还药、还草、还果、还桑等六种退耕模式。

  8年后的今天,遵义退耕还林实施的竹、茶、药、草、果、桑,已在黔北高原长成片片绿色。8年来,遵义退耕还林376.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赤水退耕还竹60多万亩,竹林面积由过去的50万亩猛增到目前的114万亩。去年9月,森林覆盖率高达74%的赤水再次入选“中国竹子之乡”。

  如今,一个竹加工产业链条正在赤水市形成。在新宇竹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款美观时尚的曲线竹地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以耐磨、环保等诸项优于木地板的指标,在国际竹业博览会上广受欢迎。目前,全市200多家竹加工企业生产的25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去年,赤水的竹业综合收入达10.8亿元,竹产业已成长壮大为赤水经济的支柱产业。竹农“扛着竹子奔小康”的愿望正在竹乡大地变成现实。

  百万亩茶海开创增收新路

  走进遵义东部的湄潭、凤冈,又是另一种绿色的景象。在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村,连绵不断的山间呈现出片片翠绿。曾经被当地农民称为“海拔一千二,出门尽是山,包谷水稻长不好,穷了一辈又一辈”的大庙场村,如今已是湄潭县5个茶叶产业带之一的云桂山生态茶叶产业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茶大户曾宪禄告诉记者:“这里海拔高,种包谷水稻的产量比起平坦的地方要低一半,以前种的粮食只够自家用,一年忙到头,兜里没什么钱。2002年,政府号召搞退耕还茶,我想自己种了这么多年的粮食也赚不了钱,还不如大起胆子把耕地种成茶。”就这样,曾宪禄在退出的15亩耕地里种上了茶,上前年开始有了效益,每亩茶年纯收入达4000多元。

  像曾宪禄这样的农民在湄潭县有4000余户,2002年以来,他们退耕还茶的面积达3万亩,这3万亩茶园将近占湄潭县现有投产茶园面积的一半。

  “退耕还茶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农民种茶的积极性高涨,茶园面积从2003年以来,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长,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也从2002年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29家。”湄潭县茶桑事业局局长田维祥告诉记者,“去年省里的丰产茶园建设项目给了县里5000亩的指标,每亩补助200元给茶农购置农药、化肥、杀虫灯,我们退耕还茶的云桂山和龙凤村两地茶园正好符合要求,茶农又可以得实惠了。”

  在“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县的田坝村,我们见到了曾经承包荒山的村民孙德礼,在2005年实施的退耕还茶中,他在退出的100多亩地里全部种上茶,依托茶园建起了仙人岭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的年产量200多吨,产值500万元以上,公司新发展了1000多亩茶园,聘请100多名农民管理,农民月收入近千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水河边的王万兵

王万兵(笔名赤水河王万兵)中国作家网注册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作协会员,在国土资源作家网上发表近200篇各类进千万字作品,影响深远。“三人行”策划总监,1971年5月生于贵州赤水市,爱好写作、企化、营销,原为《赤水河》刊物主编。1990年南下打工,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到组建自己的众信集团公司。有过血汗泪水的摸爬滚打,也有过感性和理性的人生思考。做过作家、诗人、企业家的梦,现居东莞市樟木头镇。喜爱文学,擅长文学创作,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其作品以极为凝练的笔墨,烘托出极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情蕴,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对仗工整,清娴淡雅幽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无论谋篇布局还是谴词用句,都显示了其娴熟的艺术功力。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的文学大奖。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充满了对生与死、灵与肉、此岸与彼岸、现实与超验、人类命运与自然造化的严肃追问和深度反思,独特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体悟和在世经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4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