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2|回复: 0

海螺沟的老故事(2):磨西天主教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1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19_调整大小.jpg
(海螺沟冰雪山谷里的教堂)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磨西出现,天主教很快成为当地具有势力和影响力的教派。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使战败方的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和以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定,法国在中国取得了通商、传教、驻领事、修建铁路等特权。从此,包括天主教教派在内的法国各种势力长驱进入中国国门。1850年法国传教士勒努(汉名罗勒拿)以商人、旅行家、探险家的身份一路骗过云南丽江、迪庆、西藏和康巴地区的活佛、喇嘛、土司、头人的信任,并在上述地方传教。1856年,罗勒拿在藏东地区的传教活动取得“成绩”后,在康定地区建立了传教据点—“西藏教区”。

14_调整大小.jpg
(海螺沟磨西天主教堂)

      1892年左右,法籍传教士彭某,在丹巴传教遇害,获赔白银2000两,其弟用这笔赔偿在磨西置地,为后来磨西修建天主教堂作准备。彭弟初来磨西租一汤姓民院立足传教,边发展教徒,边选址筹建磨西天主教堂。1918年彭主持修建磨西天主教堂,1922年完成神父房,1926年钟楼和经堂也落成,不久天主教堂峻工。

P7215359_调整大小.JPG

P7215366_调整大小.JPG
(海螺沟磨西天主教堂)

       1950年3月磨西解放时,天主教堂置有地产300至400亩,年收租200至300石(1石=100市斤),产业累计21万银元;磨西教区有教众400多人。传教士们衣着华丽,说汉话、改汉名、吃农家饭、办拉丁学校、建麻风医院,收留孤寡。一方面,给偏僻的磨西带来了医疗的福音和西方先进文明;另一方面,按照他们当时的政治意愿搬来了西方的耶稣以呵护众生。外国传教士遣返回国后,教堂划归政府管理使用;土地和生活用具分给农民,天主教堂停止一切活动。



P8016222_调整大小.JPG

1988年1月成立了“泸定天主教爱国会”,由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磨西天主教堂和神父房,作为磨西天主教众聚集活动的场所。这里,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的红色纪念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21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