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62|回复: 0

贵州:投26亿元巨资保护赤水河"生态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贵州省日前出台了《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拟投入近26亿元保护赤水河"生态圈"。

        神秘"生态圈"
       1915年,北洋政府将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起初,那个外观拙扑的土瓦罐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情急之下,一位中国官员将瓦罐掷碎于地,顿时酒香扑鼻,惊倒四座,茅台酒一举成名。
       茅台酒的母亲河--赤水河是贵州境内唯一没有被开发的河流。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奇特的水文环境、气候条件、微生物群落与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酿造工艺完美结合,造就了茅台酒。"因此,茅台酒不能异地生产,被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业内人士说,茅台酒酿造严格遵守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堆积发酵、七次取酒,一个生产周期历时一年。再经三年陈酿,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的时间,前后五年才能出品。很多高沸点香味物质得以保存,低沸点物质被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绵软。
       有专家称,茅台酒堪称人类运用微生物的典范,在长达一年的开放式发酵过程中,参与其生产发酵过程的微生物非常多,使香气成分多种多样,酒体香而不艳、低而不淡、丰满醇厚。
      2006年,茅台酒酿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巨资打造特殊水源保护区
        茅台酒独特的品质和口味,源于其产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这种环境如遭大破坏,势必影响茅台酒品质。
        贵州省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廖国华说,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外部环境变化虽然还未从本质上影响到茅台酒品质,但已不利于稳定小环境气候等生态功能,影响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发展。
       贵州省日前出台了《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拟投入近26亿元,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使茅台酒基地7.5平方公里的原产地域及其酿造环境得以保护。
       规划划定了国酒特殊水源保护区和国酒特殊经济区,严格控制来水携带污染物对国酒特殊水源保护区的污染影响,确保茅台酒特殊用水及酿造环境安全。
       规划还将重点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及农村"三改一池"建设工程、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今年以来,当地环保部门严处了41个违规小酒厂,治理了28家对茅台酒基地生态带来破坏的污染企业,拒绝审批可能对茅台酒基地带来污染的1000多万元投资项目。

       让农民受益
       规划还提出,要建立补偿制度,给上游为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农民经济补偿。事实上,让农民因保护而受益,这一思路已在实践中产生效益。
       林业工作者发现,当地农民有300年种竹传统。竹子固土能力好,生态效益高,并且要不断间伐才能促进其生长。如果广泛种植,不仅能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农民也将摆脱守着"绿色银行"受穷的尴尬局面。
       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家住赤水河边。为了保护赤水河,政府一纸"禁伐令"让他家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们也不砍伐山上的大树。后来在政府引导下,黄恩贵把20多亩坡耕地退耕还竹、荒山造竹。如今100多亩进入丰产期的竹子让黄恩贵乐开了怀,每年超过5万元的收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盖起了小楼。
       站在翠竹掩映的四层小楼前,黄恩贵指着旁边一间漏风的土房对记者说:"这间又黑又潮的土房就是一家六口人从前的住所,那时,每年1000多元的收入,别说盖房,连吃饭都成问题,偷砍偷伐屡禁不止。现在,赤水河两岸绿了,河水变清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赤水河沿岸农民如今在政府引导下,走上了保护和发展并重的绿色之路。遵义市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在赤水河沿岸建造起"三百里翠竹长廊",竹林面积超过百万亩,竹子和森林覆盖了所有荒山,当地森林覆盖率达44%。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17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