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26|回复: 0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旅游资源开发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0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陈富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摄影: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一、冰川旅游与海螺沟风景区的提出
  成都地理研究所于1979——1980年组织了贡嘎山地理考察,我参加了后一年环绕主峰的野外工作。返回成都不久即接四川省地质学会恢复活动的通知,指示我为“发挥四川资源优势专家座谈会”准备发言搞,指定的主题是三江开发。在“对三江地区开发和科研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把贡嘎山建成完善的高山旅游系统,在主峰周围建立东坡的海螺沟冰川,西坡的贡巴冰川观赏地”。怎么也没想到,它促使我与贡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座谈会会后。我注意到有关国外高山旅游与国家公园的一些报道,于1984年秋将五年前的想法具体化,写成了“开发贡嘎山旅游资源,建设国家自然公园”一文,在得到边兆祥教授指教并修改后,寄给了当时的杨析综省长和中共泸定县委。文中建议先开发海螺沟风景区,建立海螺沟冰川公圆。也就是这个建议,促成了海螺沟旅游资源专题考察和政府部门的注意。

二、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
  1985年9月,泸定县人民政府致函成都地理研究所邀请我赴泸定考察,为开发海螺沟、建立冰川公园整理资料。由于经费很有限,我们从野外考察(1个月)到正式提交《泸定县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含图片集与录相带),只用了二个月时间。也鉴定于当时有人对贡嘎山旅游,特别是对冰川旅游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我同项目顾问边兆祥教授,聘请孙殿、施雅风、侯学煜、陈述彭、张宗祜五位学部委员评审。原打算在书面评议后召开现场评审会,因经费不落实而未能实现。
  在那次考察中,有二件事令我难以忘怀。一是我们在一栋尚未交付使用的宿舍楼里整理资料,靠临时借来的小朋友的桌椅,我花了七个日夜写完《报告》;二是进沟考察的第一天,因行李未运到使大家烤火坐了一夜,第二天摄相师摔伤,晚上我和三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迷了路。为防野兽,我们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排成一串,靠一节手电池的灯光,淋着雨从密林模回到河滩地,三个年青人背靠大石,我则以冰稿为凳支撑了一夜。整整24小时,除了出发前的早餐,大家只瓜分了一小罐午餐肉,待到佛晓被晨景惊呆时,谁也没有气力打开相机(后来我几次重返故地,都未能摄到曾经见到的景色)。在我30年的野外工作中,这是唯一的一次迷路,而且是带队迷路,成了我终身的憾事。现在,这二件事已成为当地的趣闻。

三、“我登上了海螺沟冰川”
  成果提出后,县、洲、省政府给予极大重视。1986年3月,县政府发布了保护海螺沟风景区的布告并落实了保护措施;省政府于1986年10月审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翌年派出由省旅游局与省建委联合组成的开发考察组并作出了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的决定;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建设部主持的海螺沟景区与磨西旅游镇总体规划通过评审;1994年省政府批准磨西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与此同时,中科院于1988年批准设立的贡嘎山综合观测试验站,作为国家“八五”大中型建设项目和世界银行环境技术援助项目的子项,已经建成,至此,成果提出的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建成科学观测系统的目标均已实现。
  自1987年底海螺沟冰川公园开营以来,接待游人近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000万元,社会收入6000万元,其中26个国家与港台游人1.5万人次,创汇420万美元。景区所在的磨西乡由开发前一天售7碗面,发展为200床位的旅游镇。泸定县的旅游业由起步发展为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已逾千人。
  海螺沟开发的社会效益有二点是很明显的,一是原规划“七五”晚期砍伐的7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因列为风景区而得以整体保护,二是通过冰川学科普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记得省旅游局考察组进沟前曾向我提出了什么是冰川、为什么夏季还有冰川、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等诸多问题。李之舟先生(四川省旅游局首任局长)在考察时曾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作了概括。据说一位76岁高龄的加拿大老太太,在海螺沟冰川上坐行良久,告诉导游她曾梦想登上冰川游览,加拿大的冰川公园她上不去,没想到在中国实现了。我也曾询问香港、新加坡、德国、新西兰、上海、哈尔滨的游人对海螺沟的最深印象,几乎共同的回答是:登上了冰川。难怪众多游人一到三营(距冰川最近的接待站),都争着将“我登山了海螺沟冰川”的刻字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当时花2毛钱即可得一印,但现在放弃了实在可惜)。

四、任重道远
  海螺沟的开发刚刚起步,要达到旅游产业规模化,建成国际一流的名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期开发中出现的砍伐珍稀林木,损坏景点,最近还出现未经规划论证修建公路,更突出了保护我国这一珍贵资源的迫切性。发挥冰川景观的科学教育作用,需要正确的引导与规划。在这些实践,有政府的职责,也有科学问题。对于科学问题,旅游地理学责无旁贷。
  海螺沟冰川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时逢我国旅游地质学研究的起步与发展。它是先有科学论证,然后政府决策,故而不失为旅游地质学研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成功事例。我想,若能深入总结,对该类型旅游质量的提高和旅游地学的发展都会有所俾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3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