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水族探源的重要线索
此主题相关图片

贵州当地水族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有关专家推测,此次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说明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
水书与夏代都城二里头陶片文字符号、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水族先民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夏商文化圈之中。
普天下的水家人,都自称"睢",民间有"吃睢水成睢人"、"吃睢河水成睢人"之说。唐代设置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抚水州",此后"睢"逐步被"水"所取代。
张为纲教授在《水家来源试探》论著中指出:水家先民可能与中原某个诸侯国有过合作,才出现"封于'豕韦'","世伯夏商","其在武丁时者,为贞人之官。"后来水家先民失利,散于"夷狄",带着掌握的文字流离迁徙。
水族第一次大迁徙,大约在殷商亡国之后。水家先民举族从中原往南迁徙,或许势头还不小,然后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发兵攻打岭南。秦兵首领为何名叫"尉屠睢",有的学者提出质疑,或许与自称为"睢"的水族先民有关?秦兵这次征剿,迫使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迁徙,溯源而上,来到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生息,大致形成当今的分布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