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白羊子
这里有永恒的蓝天,
这里有无垠的草原,
这里有圣洁的雪山,
这里是我梦中的家园......
--作者手记
如果说人的一生当中最依恋的是家园,那你可曾想像过你的家园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在人类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许家园的概念在有的人、甚至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是钢筋混凝土的纵横和一大堆家用电器的组合。我虽然长期居住和生活在美丽的阿坝草原,对家园这个概念已经有过多次的认识和反思,但始终走不出城市和街道这些现代意识的束缚。然而,2006年初秋的一次神座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一概念。
八月,是我们生活的阿坝草原最美丽的季节,明媚的阳光,灿烂的雪山,嫩绿和麦绿交相辉映的草原……应神座村扎嘎寺的邀请,我们一行四人在经过短暂的筹备之后,便驱车走进了那被称着“神仙居住的地方”——四川阿坝县神座村,开始了我们的神座之旅。
与我同行的出了县电视台的摄制人员外,还有我的藏族老朋友扎西。扎西是神座村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他酷爱大自然和户外运动,从其年幼开始,就对于自己的家乡神座这一片美丽的土地情有独衷,因此,无论是在阿坝县城上班,还是在其他别的地方出差或旅游,他总是向人们着力宣传他的家乡神座,向人们推荐这一方美丽的山水,他还组织开展了“绿色环保、保护母亲河”活动。努力唤起更多的人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生存环境。于是,朋友们送给他“大自然的恋人”这样一个雅号。
我们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扎嘎寺新经堂开光典礼。从阿坝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跋涉终于走进了神座。这个名叫神座村的小村落位于热曲河下游,阿坝县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扎噶寺就在村子对面的深沟里。这里是一个完全原生态的世界。村子的背面是广袤的高山牧场,一条名叫热曲的小河从村前蜿蜒流过,对岸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阿坝人常说:"神座的姑娘、然木多的酸菜、蒙古的糌粑",使这块神奇的土地赋予了梦幻般的色彩。这里地貌特征多样化:起伏绵延的高山草原、茫茫的沼泽湿地、荆棘丛生的原始灌木林、茂密的原始森林......赋予了这块土地“川西高原生态活化石”的美名。
虽说我们当天用了2个多小时,走了70多公里才赶到神座村,但第一次走进神座村的藏寨民居里的那种神秘与兴奋,使我已没有了倦意。
热曲河畔的夜晚是那么的寂静,夜空的星星是那么的繁多和明亮,强烈的温差使我们穿上了此行预备的所有衣服,如若当时手机有信号,我真想给远在成都正处于酷热当中的朋友打一个电话,给他讲讲这里是怎样的一个清凉世界。
头枕着淙淙的热曲河水声,耳伴着清脆的鸟鸣,我们迎来了神座的清晨。走出扎西家,环顾四周,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和谐的村落。阳光象一把柔软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扎嘎沟,远处朦胧的晨雾托着炊烟在色彩艳丽的藏寨民居上袅袅飘散,漂亮的神座姑娘在小木楼的窗前临镜梳妆,村落四周的庄稼地里,青稞慧正在放声歌唱……
用过早餐,在扎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便去参加今天在扎嘎寺举行的新经堂开光典礼。扎嘎寺可以说是阿坝县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寺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传说扎嘎寺的第一世学依活佛是由三世达赖和四世班禅亲自认定的。达赖和班禅认定学依活佛后,就要求他在多麦地区(也称安多地区)修建六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以传播和弘扬格鲁佛法。第一世学依活佛按照达赖和班禅的旨意,先后在今青海果洛和四川的阿坝修建了六座格鲁派寺庙。今天的扎嘎寺是第一世学依活佛修建六座寺庙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寺庙。寺庙建成后,学依活佛也就在此定居了下来。后来,在达赖和班禅的引见下,第一世学依活佛还做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护政佑家之佛。乾隆皇帝便拨出专银,用丝绸、珊瑚、玛瑙和珍珠等珍贵材料塑制了三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专门赠送给学依活佛。佛像制成后,又经达赖和班禅亲自开光。第一世学依活佛将其中的两尊佛像放在了西藏的寺庙里,一尊带回阿坝安放在扎嘎寺内进行供奉。经过七任学依活佛的传承和呵护,今天这尊佛像已传入第七世学依.勒洲活佛之手。在“文化大革命”除四旧中为使这尊贵的文物不至于被毁坏,第七世学依活佛将佛像悄悄藏在了寺庙背后的山洞里,才使得这一尊贵的文物得以幸存。据说留在西藏的两尊佛像已经被毁或丢失了。当我们走进扎嘎庙时,作为我的老朋友今年已经70时岁高龄的第七世学依.勒洲活佛手持洁白的哈达迎了上来。在活佛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刚刚举行过开光典礼的经堂。这个看似简陋的经堂里就供奉和珍藏着清乾隆皇帝亲赐的那尊佛像,同时还珍藏着用金粉和银粉书写而成的藏传佛教经书《甘珠尔》数十套,供奉着由七世达赖亲自开光用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这些都是些无价之宝啊,扎嘎寺,真可谓文物和宝贝的收藏地!
在经堂里,第七世学依.勒洲活佛对经堂里文物和成设一一向我们作了介绍。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学依.勒洲活佛出生于四川黑水县一个农民家里,3岁时被查理寺安曲活佛认定为扎嘠寺第六世学依活佛转世灵童,七岁时被迎进扎嘎寺,座床做了扎嘎寺的第七世学依活佛。后来,他又到阿坝县最大的格鲁派寺庙格尔登寺学经修行。再后来还做了格尔登寺的寺庙管理委员会主任。直到去年,他才从格尔登寺寺管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回到扎嘎寺修生养性。
在扎嘎沟让我感动的不仅是这座古老尔神秘的寺庙,还有这里的原始生态风光。虽然八月的扎嘎沟树叶还未转红,没有“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但“幽幽鸣泉寄梦语,飞瀑遥落五彩池”的无双佳境,已足以让我心旌摇动,陶醉沉迷。喝一口圣洁、甘甜的雪山溶水,走过翠苔缨缨的扎嘎深沟,让婆娑的树挂松萝拂平疲惫,让邂逅的雪雨冰蛋洗去繁忧……
告别学依活佛,离开扎嘎寺,我们骑着马继续向神座对岸的森林行进。沿途瑰丽神奇的风光,让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县城里的人们感慨万分。这种感慨随着马蹄的哒哒声,随着至高点的一步步走近而更加强烈。
站在山顶,放眼眺望山下的村落,热曲河静静地从神座村前流的过。此时此刻,我很难把它同奔腾呼啸的阿曲河、大渡河、长江联系 在一起,而它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一个支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心中吟诵着杨慎的名句,眼睛凝视着古老而年轻的热曲河,一种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此时的热曲河在我的眼里象一位恬静害羞的少女,她是那样的含蓄,那样的轻缓,那样的清澈。也许是因为她才离开母亲的怀抱不久,或许是她刚走出闺房不远,一切的征战和洗礼对她来说还没有开始。
傍晚时分,我们走出了茂密的原始森林,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开始拥抱美丽的草原。对我们同行的女记者来说,草原,始终是她们最钟爱的地方。蓝天白云、碧草青青、牦牛成群、雄鹰高飞,神座村附近的翠绿草地向我们展开了她美丽而多情的双臂。
在草原上你的行动是自由的,你的思维更是自由的。你可以策马奔腾玩一次心跳,宣泄心中无名的惆怅;你可以躺在无数鲜花为你铺就的地毯上,仰望蓝得让人感动的天空,回想你的童年,少年,和想想你的昨天与明天;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用你的眼睛注视着这里,看那唱着歌从山坡奔来的草原少年,阳光下,正在微笑的野花……
与我们同行的三位女记者一走出森林便迫不及待地策马奔腾了。我为她们的选择和勇敢而感动,因为,就在她们扬鞭策马的那一刹那,她们才算是真正走进了神座。马背上的姑娘们由起初的担心害怕,变成了后来的镇定自如,并大有乐不思归的感觉。
黄昏十分,我们终于回到了神座村。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寨民居建筑,在夕阳下灿若琉金,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寨楼,可谓是阿坝藏人大规模由北向南迁徙以后,繁衍生息、抗争生存的一部史书,一座博物馆。58户人家房屋户户相连,若外敌入侵,这里早就给他们掘好了坟墓;若强敌围困,寨内丰富的粮食储备和取之不尽的山泉水,足以让敌人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还有就是这里的房屋十分奇特,藏族人们不用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房屋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依然坚硬无比,而他们所用的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和山泥。当然,神座藏寨留给我们回味的还有飘香的酥油糌粑、味美的手抓牦牛肉,还有那坐在绿草坪上一边听好客的主人为我们献上的敬酒歌,一边品尝那风味独特的藏式餐饮……
夜晚无声无息的降临了,而此时的神座村却异常热闹起来,因为我们明天就要告别这个美丽的小村,村里的同志特地把全村能歌善舞的“神座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召集起来,为我们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
香甜的咂酒喝起来,欢快的锅庄跳起来,动人的歌儿唱起来,神座村的姑娘小伙们捧出了他们全部的热情,为我们一群来自县城的人营造着无边的欢乐。
从香甜的咂酒中,我品出了他们劳作的艰辛,从欢快的锅庄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悠扬的歌声中,我听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崇拜。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勇敢的民族;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而善于生活的民族;面对炽热的情感,身处这样的好山好水、好地方,我深深地醉了……
三天的神座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望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神座、渐渐模糊的风景,几天来的所见所闻犹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这里有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这里有最真最美的爱情故事,这里有许许多多我所生活的那座城市没有的东西……。蓦然间我明白了扎西为什么要做“大自然的恋人”,我梦想的家园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想如果能将这里的一切带回我生活的高原小城,带回我的家园,那该多好呵!我会把草原作为客厅,把神座藏寨作为书房,把扎嘎沟作为后花园……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