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38|回复: 0

[原创]尘埃落定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8 0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LIGN=CENTER]尘埃落定的地方[/align]

0白羊子




查理寺位于四川阿坝县查理乡境内,除了本地的藏民和僧侣外,这里外人罕至,确实是个清修的圣地。一条名叫日曲的清亮小河从谷中穿过,寺庙的整个建筑群便铺展在狭长的山谷之中。寺院大殿建在半山腰上,湛蓝如洗的天空下祥云朵朵,鎏金的檐顶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折射出恢宏的气势。

  那年“十一黄金周”,我在藏族朋友扎西的陪同下,带着探寻的目的走进了查理寺。在这儿,给人的感觉是宁静,透明的空气中仿佛滤掉了所有的杂音,宛如隔世。由于太安静了,在这里住了几天,我的听觉似乎在放大,远处轻轻的言语声、脚步声、转经声都能清晰地听见。

  这儿的空气很清新,阴山坡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是一片原始森林地。查理寺庙就建在阳山坡上,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式建筑寺庙。山下的日阿曲蜿蜒流淌,查理乡塔洼村的藏寨民居鳞次栉比,与沿山而建的查理寺庙辉映一体,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山水画。寺庙周围的乌鸦特别多,而且个头也很大。

  查理寺是甘肃拉卜楞寺的修学院,因此在查理寺,常年有20多个活佛在此学习、修行,他们分别来自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的寺院。每年盛夏季节,都有来自甘肃拉卜楞寺等寺院的大德高僧到这里讲课。我在家住寺庙附近的朋友扎西家住下了。扎西一家除父亲、母亲和他本人外,全都是查理寺庙的出家人,他哥哥泽周还是甘肃一个寺庙的小活佛呢。他每年都要回到查理寺学习经文。据了解,泽周所管辖的寺庙也是一个古老的寺庙,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座落在甘南大草原上,至今还没有通电。每隔一两个月,泽周所辖寺庙便有僧人赶来向泽周活佛汇报:寺里一切都很好,几个老僧人也安好,不必挂念。除泽周外,在查理寺学习的活佛还有很多。而且来查理寺修学的活佛在山谷内都建有自己的住所。因此,查理寺一带,除了寺院,僧舍也有二三百间,活佛、喇嘛、僧侣也有1000多人。活佛的住所比较宽敞,是典型的藏式风格的庭院,以黄土夯筑而成,房屋一般为两三层,屋顶也是用黄泥土铺面。木格子窗户都涂成土红色,阁楼上还装饰着大幅的藏式幡布。

  泽周活佛的庭院建在日阿曲的岸边。房屋在庭院内呈凹字型布局,共有两层,住着他和几名手下的僧人。大院很宽敞,种着一畦碧绿的小白菜,还有一丛野菊花。藏族的活佛在我的心目中,向来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但泽周活佛给我的印象是十分谦逊,待人很热情,彬彬有礼,和蔼中既有一种威严,又不让人感到拘束。我想这还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他弟弟扎西的好朋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很好客的。

  在与泽周活佛的谈话中得知,他和扎西一家本身并不在阿坝查理寺,他们几兄弟都降生在一望无际的甘南大草原上。七岁那一年,他被寺院的人找到,被认定为活佛。除扎西外,泽周活佛还有两个同胞弟弟,一个妹妹。大的弟弟叫甲央,小的叫若巴,也都跟随他出了家,眼下也一起到查理寺修行。他的两个叔叔也都出了家,也住在这个庭院的一搂。为了修学,他把父母也一起带到了查理寺,与他们同住。

  泽周活佛说,我来的不是时候,这个季节的查理寺附近的草已经开始枯黄了。最美的是在五、六月份,那时候草浪翻滚,野花遍地,百鸟高唱,日阿曲灿灿流淌,河水碧蓝,“那时可美了。到时欢迎你再来。”他的脸上映着奕奕的神采。听着他的描述,我仿佛闻到了日曲河畔夏日里迎面拂来的芬芳。

  扎西和他的活佛哥哥安排我住在楼上的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是卧室,但也是厨房和客厅,收拾得很整洁。泽周活佛的卧室也在楼上,他的房间的书柜堆满了一卷卷经书,他告诉我,那些黄色的经卷是已经打开的,暗红色的布料包裹的表明还没有启封研读,如今读到的经卷只是一小部分。我不禁感叹经卷之浩瀚。泽周活佛说:“学无止境,佛法博大精深,一辈子学之不尽。”

  查理寺的夜晚很静,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和日阿曲河的哗哗声。每天天还没有亮,就听见活佛和僧人们的诵经声,铿锵而宏亮。七点钟时,扎西便推门进来,动手煮早餐。他手脚麻利,炉火一下子烧得旺旺的,整个厅堂也暖和起来。就餐的时候,他们把菜分成三份:给活佛泽周单独盛一份,我作为客人一份,扎西和几个僧人围坐一起吃一份。僧人们饭量都很大,吃的速度也很快,如风卷残云,转眼便把前面的饭菜一扫而光。但有时侯我们也吃酥油糌粑。这时就只是把马茶熬开,把酥油放在碗里,把滚开的马茶倒在碗里,再放上香烹烹的糌粑面,边饮边揉,就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酥油糌粑了。在我们都把糌粑揉好后,扎西又向茶锅里加上些鲜奶,熬开后就形成了鲜美可口的奶茶了,我们就这样一边吃酥油糌粑,一边喝着醇香的奶茶,不知不觉就茶足饭饱了。

  在查理寺的泽周活佛家,我们每天的菜式每餐就是一菜一汤:土豆炒牦牛肉、青菜鸡蛋汤。啧啧,牦牛肉之鲜美细嫩,非平日我们所吃的牛肉可比。至于青菜,是他们在庭院里自己种的,绝对是绿色食品。几日下来,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之后,一面聊天,一面跟着他们一碗接一碗地猛喝奶茶。我都惊奇自己有这么好的胃口。一次,吃饭的时候,泽周活佛笑着跟我谈起他的两个弟弟:“二弟弟扎西煮菜最好吃,小弟弟若巴在寺院的功课很好,可他煮的饭菜没法吃!至于我嘛,煮的饭菜的水平在他们之间。”

  僧人们都笑起来。我想,活佛以金身之躯,如果亲自动手煮饭的话,那可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每天吃完早餐,九点钟左右,泽周活佛和僧人们都要到寺里去上功课了。下午三点到六点,他们也要上课,晚上则是自己看书。

  在查理寺渡假,是一个拥有许多闲暇的好地方,我可以静下心来观察、思考我感兴趣的问题。我想过,这个“黄金周”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查理寺同时拥有两样东西:思考的乐趣和大量闲暇。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也乐意思考、写作,只恨没时间;也有些人拥有大量闲暇,却不爱思考、写作,不乐意研究问题,不乐意玩天地人神的游戏。这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查理寺的大经堂前,环顾远远近近的山峦和牧场,尽是大自然神来之笔,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更加深了我多日哀怨有限的人生,哀怨人生苦短甜更短。眼前的景观,我觉得似曾相识。

寺庙的旁边有一处煨桑坛,凛冽的经幡在轻风中展翅飘扬。出于好奇,我爬上了那座小山。在我眼里,这经幡便是人与神之间的一个绝妙中介物了。世界上一切大小寺庙和教堂也是中介物。

经幡这一中介是藏传佛教的精华之一,是高原独特的一道风景线,非常有哲学味,且非常抒情。尤其是这里的宗教信徒们把布条的哗哗作响看成自己在那里喃喃祈祷,借着风,传播四方,真是妙不可言。在某种意义上,我更看重这经幡,而不太看重大寺庙和大经堂。因为作为人同神对话的中介物,经幡更接近自然宗教的愿义。它是那样的简洁、朴素。它是一种简洁的语言符号系统。藏传佛教寺庙和经堂则是一套很复杂的建筑语言符号系统,包括音乐、灯光、绘画和雕塑。我想,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都需要借助于这类简洁的符号,这类中介物,来同神对话。神太高,太威严,人直接够不着,只好通过这中介物,这符号。在所有这些符号中,我最推崇查理寺山顶上的经幡,风中的经幡。风是神的滑行,是大自然的呼吸。谁没有见过山上飘动的经幡,谁没有听到过经幡在高原微风细雨中的窃窃私语和祝福,谁就没有真正到过查理寺这尘埃落定的地方。不能错过这道人文风景线。

哦,我忘不了查理寺山顶上的经幡。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近距离亲身耳闻目睹到的风马旗。我偏爱这个符号,这个宗教象征。尤其在落日十分,当薄暮开始在日阿曲河畔弥漫,高山乌鸦从这个符号上空掠过的时候……
若没有人带领,查理寺一般是不许外来人参观的。两天之后,泽周活佛带着我和扎西去查理寺大殿参拜。大殿内富丽堂皇,长明灯环绕着巍巍佛像,灿若星河,庄严的气氛让人顿时肃然。中间供奉的是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的舍利塔,两旁依次是查理寺的安曲活佛一世、二世的舍利塔和三世的画像以及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诸佛的金像。泽周活佛领着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一一膜拜。

  在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舍利塔的右上方,有一位西藏活佛的一个小塑身金像。据介绍,这个佛像设计得十分精巧,它右手举着一顶帽子,在人不轻易察觉之间,能自动给佛像缓缓地戴上帽子,之后又摘下来,它每天如此反复两三回,令人惊叹。

往大殿后面的山顶上走,是长寿佛殿。长寿佛是藏传佛教中保佑众生平安、延年长寿的佛,这里的长寿金佛高约2米多,而在它周围的小阁窗里,还供奉着1000个长寿小金佛!殿内溢彩流光,令人为之目眩。殿墙上,还绘有白度母等诸神的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画工精制,大都是出自藏族名家之手。我在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的舍利塔前深深鞠了几个躬,并向他虔诚地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因为这位经论满腹的大德高僧,其生前曾多次到阿坝县查理寺静修和讲学,我曾有幸两次与他会悟,亲自聆听过大师的教诲。而今大师虽然圆寂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在查理寺住了几天后,“黄金周”的假期也满了,我和扎西不得不赶回县里上班,不得不告别这一块宁静的土地,不得不从尘埃落定的地方重新回到那喧嚣的凡尘中去,于是就收拾起行装与泽周活佛等挥手作别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2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