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06|回复: 6

[原创]深秋季节:淌过莲宝叶则的沟壑湖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1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白羊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一)

老实说,深秋季节前往莲宝叶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得准备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生活物资。然而有了这些还不够,你还得要有一定的勇气。身为巴颜喀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5369米的莲宝叶则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距离阿坝县城足有70公里,且到达主要景区至今尚未通公路,你不仅得克服这一路的车旅劳顿之辛,还必须会骑马翻山越岭;不仅要学会吃酥油糌粑,还必须学会自己生火做饭或揉酥油糌粑,等等。饶是如此,因为拍摄秋色的需要,我们一行7人依然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上路了,只因为那里有雪山、有草地、美丽的喇嘛庙、圣洁的海子,还有如珍珠般洒落在草原上的牛、马和羊……它们曾在梦里不断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二)

我们一行是根据阿坝县政府的安排,带着拍摄莲宝叶则秋季风光的任务去了莲宝叶则的。其实,着为在每年盛夏季节已经数次深入莲宝叶则景区考察的我,出发前并没有为此行做太多的准备。只是老婆为我装好了露宿时必须使用的“马搭子”(可很方便地放在马背上专门装被盖等生活用品的工具),并为我准备了一个装洗刷工具的小包,里面还装了20多个煮好了的鸡蛋。我却没有做任何过多的其他准备,只是把自己的照像机和摄像机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还带上了电脑笔记本。就这样踏上了去莲宝叶则的征程。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并没有在阿坝县城多作停留。在一家回民饭店简单地吃了一碗面块之后,便匆匆乘车出发了。阿坝县城到莲宝叶则的扎尕尔沟口足有40公里的路程,尽管这段路正在新修,颠簸不平,但总归是公路,可以乘车前往。与前几次进山相比较,这次可算幸运多了,至少可以把过去骑马须走三天时间的路程只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汽车从中午1点钟出发,不到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到达了扎尕尔沟口。坦白地说,仅仅40公里的行程,但却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主要原因就是路况太差。好在,车窗之外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它使我目不暇接而一时竟忘了一路的颠簸之苦。进入安斗乡克洼村,也就步入了莲宝叶则的东大门,公路两边的田野里,人们正在收割青稞,在高原旬暖的阳光和露水的氤氲下,微风拂过,尚未收割的青稞点着金灿灿的脑袋;野鸽子在空中低吟浅唱地飞来飞去,地里蝶飞蜂舞,蟋蟀在弹琴……秋天的歌谣在川西北高原上正以交响的形式盛大开盘。穿过了几座大山之后,我们陡然发现这里又是另外一个世界,一切都似乎还在冬眠。远边山峰上的积雪未化,白雪为衣;雪山下,是一片茫茫的原野。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洗礼之后,草原上野草早己枯萎不堪,留下了满目荒凉。此刻,它们正静静地等候着山上融雪的滋润。天空中鹰隼在展翅盘桓,寻找下一只倒霉的土拨鼠,一不小心却飞入了一片云的掌握,山风吹过,沙沙的就飘起了一阵鹅毛飞雪。汽车在新修的公路上颠颠跛跛,窗外牦牛和羊们便伸直了身子。

在这个8月最后的日子里,期待秋天的收获成了整个高原的乐章。除了野草、牛、羊和马,还有千千万万个与高原相伴的人们。你看前来迎接我们的马夫,大部分都是刚刚远牧归来的牧人,他们正嘀嘀咕咕的用藏语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呢!是啊,秋天的脚步已经离阿坝高原越来越近了,他们是在计算今年秋天的生活怎样安排?冬房该怎样改造?……这将是一个多么值得展望的秋天啊!

这次为我们驮运生活物资的马帮仍然是前几次我们去时的那帮人,为我备马的人就是我的老朋友甲木措,他是阿坝县安斗乡克洼村人。今年刚满36岁的甲木措,看上去却已是40多岁模样的人了,高原强烈的阳光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幽黑光亮的痕迹,岁月的雨雪风霜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这位藏族汉子就这样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用佛家的话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应该是要有缘分的,而我和甲木措之间的相遇这又是应了哪家的谶语呢?这或许已经不太重要了。当然我是应该感谢甲木措的。我第一次登上莲宝叶则神山时,就是甲木措给我当的向导,此后几次上山,均是他为我赶马、服务、当向导。这次进山,他便主动地要求再次做起了我的赶马人和向导,一路上,他用半藏半汉话与我交流,不仅给我介绍了许多关于莲宝叶则、罗云措湖、扎尕尔湖的由来和传说、还帮我备鞍、卸鞍和撤(装)马搭子,在危险路段,他还热情地为我背照相机等行李,并把他自己的好马让给我骑。记得我第一次进山时,他就告诉我,他要努力地挣钱,并要把自己的住房进行彻底改造,待新房建成后,他还要举行“抗冬活动”(新房建成举办的庆祝活动),到时候他第一个要请的就是我。可是,三年过去了,他的新房至今也未建好。原因当然很多,据说去年他通过上山采挖中药材、给别人放牧(打工)、替上山考察的人赶马等挣到了一万多元钱,本可以修好新房的,但他的老婆却患了病,不得不花掉家里大部分积蓄,这样一来,修新房又成了泡影。甲木措告诉我,他今年又挣到了一万多元钱,准备余今年冬天修新房了。谈到这些,他的脸上露出了欣喜和激动的神色。

(三)

我们驱车到达扎尕沟口时,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从这里出发,我们就得骑马前往扎尕沟。迅速将几天的生活物资从车上卸下后,又庚即用牦牛驮上,一行7人再加上赶马的4人共计11人,便一路欢歌地向扎尕沟进发了。这里距离今晚的宿营地还有12公里的崎岖山路,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扎尕湖下,并在那里下帐篷。

为了赶路,我们顾不上观赏沿途的风光,一路快马加鞭。但沿途的奇峰异石又使我们不得不把思绪带到远古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中去。在我所知道的康巴地区和整个阿坝地区,格萨尔王的影响非常之大,他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英雄。当地流传有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格萨尔王传》据说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齐名。有关英雄格萨尔的出生地据说就在莲宝叶则景区内。就在扎尕沟内还有格萨尔王当年练箭的场地。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之道路泥泞难行,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天空中还下起了纷纷细雨,空气十分阴冷。我们一行匆匆下马,就地下起帐篷,在旷野上燃起了篝火。在火光的映照下,身上所有寒冷的感觉便慢慢消失了。

与我们一起前行的甲木措等4名马夫都是勤劳的牧民,他们一到目的地就忙着卸马鞍、下帐篷、生火做饭,很快,他们就已经为你倒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黑茶,紧接着各种食物就摆到了你的面前。尽管说这异域的口味你不一定消受得了,但赶马人的盛情却是如此的难却,更何况那帐篷里爽朗朗的笑声了。

这一夜,我们在绵绵细雨中进入了梦乡。帐篷外的马匹不时打着响鼻,在细雨中啃着青青牧草。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又放晴了,而且还露出了月亮公公灿烂的笑脸。稀微的月光透过帐篷的天窗,照在我们的脸上,把我们从酣睡中唤醒。望着晴朗的夜空,我们坚信,次日早上一定能够拍摄到好镜头。于是大家都在半睡半醒中耐心地等待着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四)

次日临晨5点钟,我们就起床了,眺望着东方的天边,盼望着朝霞从那里出现,期待着太阳从山间露出笑脸。工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早上6点钟左右,东方的天边终于亮开了,灿烂的朝霞顿时映红了整个莲宝叶则的山山岭岭。我们欣喜地架起了机器,出了“喀察、喀察”的快门声外,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是我们此行第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太阳的苒苒升起,整个扎尕尔沟也就明亮起来了,活跃了起来,那些U型谷以其特有的风姿展现在我们眼前。薄雾从沟谷深处慢慢地飘起来了,逐渐弥漫了整个扎尕尔沟。下面是灿灿的流水,上面是灿烂的阳光,群峰巍峨。随着薄雾的升腾,那些奇峰异石在我们眼前若隐若现,使我们仿佛走进了太空,走进了仙景。

在薄雾的笼罩下,我们简单地吃过了早饭,便骑马向着扎尕尔湖进发了。大概走了1个小时之后,便到达了扎尕尔湖。此时,一座巍峨的雪峰豁然耸立在我们的眼前——没错,她就是扎尕尔古冰川,庄严、神圣。初升的阳光轻轻洒在扎尕尔冰雪的哈达上,闪耀着一层圣洁的雪域之光。在莲宝叶则扎尕尔古冰川的脚下,碧波荡漾的扎尕尔湖就如一个处子般静静地躺在她的怀中,仿佛是一个未经人世的美妙仙子,睁开带雾的眼,从梦里幽幽醒来。其实,扎尕湖还不是莲宝叶则群山之间最美丽的海子,沿着阿坝县阿曲河上游的龙尕沟进山,深入到莲宝叶则的深处,在章木沟、罗云沟、措拉玛等地,还有一个个更迷人的海子,据了解,在整个莲宝叶则的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海子有好几百个。没有人能够将之走遍,包括当地最勇敢的牧民与猎人。

高原的正午,暖阳懒懒地照在我们的身上,也在四野之间涂上了一层铂金的色彩。蓝天、白云、雪山、海子。这一切,到底是美丽的梦?是离奇的幻?还是现实的真?我想到了美丽的白雪公主,童话中舞蹈的精灵。她的身姿是如此的婀娜窈窕,撩拨着我男性豪迈的荷尔蒙。我忍不住想要大声高歌。然而,在那一刻,我却无论怎么努力也唱不出声来。倒不是我的嗓音出了问题,站在海拨4000多米的扎尕尔湖边,那里的气压实在太低了,空气中的氧气又是如此的稀薄,我身在其中不产生高山反应已经是奇迹了。最终我不得已放弃了这无谓的挣扎,在脚下枯萎的草地上躺下,静静地望着四野与苍穹。四周山色迤迤逦逦,至阔,至远,直向天边深处。山谷里,除了陪我们一起前来的赶马人之外再无他人,也没有牛、羊和马,宁静的山谷,至幽、至静。在这样的地方,就是没有青稞酒,心也是要醉的。

其实,陶醉的又岂只是我啊!你看陪我们一同前来的四名赶马人吧,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肃穆,面朝扎尕尔神山,嘴里默默地念着“六字真言”,正在为神山祈祷呢!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座雪峰就是一位神,每一个神都有超人的不可捉摸的力量。莲宝叶则的神山,阿坝藏族的发祥之地。面对自己的祖先的发祥圣地,难怪这些赶马人是如此的虔诚与恭敬了。

这里是山的世界,冰川与海子的帝国。巴颜喀拉山脉是一条天上的巨龙,横亘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腹地,蜿蜒曲折、矫乎千里。龙头是莲宝叶则,巨龙向天,几十座5000多米高的巨型雪峰傲然挺立,直入云霄;巨龙的身边又有无数的海子,就像是巨龙出水之时,龙头轻摆甩下的水珠,颗颗晶莹剔透,是珍珠,似玛瑙,镶嵌在群山之间(我眼前的扎尕尔湖或许只是它最普通的一颗吧?);待到神龙摆尾,却已经到了几百公里之外雅拉达泽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起源于雅拉达泽雪山千年的积雪融化而成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路沿着巴颜喀拉山脉的北麓,不断汇流,最终以滔天之势,滚滚东流去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莲宝叶则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灵秀之气。每年的七、八月间,阿坝县安斗、龙藏等乡的许多牧民都会赶来这里,一边放牧牛羊,一边朝拜神山。这时,神山下的草原就沸腾了。这是莲宝叶则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闻风赶来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们,他们汇聚于此,在神山脚下、扎尕尔湖畔,饕餮风光,吸取韶华。

(五)

完成了对扎尕尔湖的拍摄任务后,我们便沿着来路返回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到达另一条被称着章木沟的地方。从扎尕尔沟出发,我们的马匹穿行在乱石和泥泞中,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走出扎尕深沟。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成群的牦牛在追逐喜戏,一顶黑色的牦牛毡帐内飘出了袅袅炊烟。见我们的马匹快接近帐篷了,那些被拴在帐篷周围的藏獒便拼命地狂吠。热情好客的主人走出了帐篷,真诚地欢迎我们下踏他们温暖的家。我们一行走进了他们的帐篷,热气腾腾的奶子茶便呈现于我们的面前。紧接着,新鲜的酥油、香烹烹的糌粑也呈上来了。这家女主人是阿坝县龙藏乡的退休职工,因此,汉话讲得很好,可她的两个女儿尽管长得很漂亮,却一句汉话也不会说,因为她们常年累月就在这雪山脚下、草原深处放牧牛羊,从来就没有上过学。因此,她们老是以诧异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外来人,还因害羞而时不时地躲藏在帐篷的角落。

在这家帐篷里,我们热热地喝了些奶子茶、吃了些酥油糌粑后就与主人告别了。临走的时候,依依道别的话就不讲了,这家女主人还特别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在返回扎尕沟口的路上一定要防止马失前踢,等等,之后,我们给她们拍摄了一些生活照片。接着,她们母女三人又帮我们牵马、整理马鞍,帮助我们上马。此时此际的我,每每对着照片里那些熟悉的笑脸想起那些美妙的回忆,感动自是难免的。对于他们给我们的帮助,我竟丝毫无以回报,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用我手中的笔呼吁以后去那里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环境,别把我们城市肮脏的工业的残留物污染了那里纯净的天空!

那天下午,我们从扎沟出来,天上的阳光不知什么时候起了一层彤云掩住了光辉。好一个倏忽变幻的天气!原本10几度的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不久就开始下起了鹅毛飞雪。我原本想要进达尔宗沟大拍一场的愿望破产了。雪下得实在太大了,我们一时连搭建帐篷的地方寻之不得,不得已,最后我们只好选择在恩章木与达尔宗交界的地方安营扎寨,待次日上午再去达尔宗拍摄格萨王当年的栓马桩。

夜幕降临了,章木沟沉浸在纷飞的雪花中。我们用自带的汽油发电机发起了电,除了解决临时的照明问题外,主要就是给照相机和摄像机冲电了。甲木措替我在小帐篷里铺好地铺,我半躺在被窝里,接过甲木措手里的开水。这尽管只是80度的开水,但这却是我一生中所喝过的最甘淳、最暖人心窝的开水了。接着,我又取出电脑笔记本,把当天拍摄的照片全部处理在电脑里。好奇的甲木措和另一位赶马的小伙子一直陪着我工作,并不时对一些照片发表评论。可惜我对藏语不能完全掌握,无法完全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和我偶尔听到的几句藏语中可以判断,他们是在说我所拍摄的这些地方都是他们去过的地方,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如此美丽感到无比地自豪。

在这四名赶马人中,汉话讲得最好的当是扎旺,于是,这位年过50的牧人就承担了我与他们彻底交流的“通司”(藏汉翻译)。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中有一位名叫觉他的小伙子,他于年初刚刚和一个年轻美丽的藏族姑娘订婚了。但他却常年在莲宝叶则山上或赶马、或放牧,很少回家。我问觉他,“这里的生活是不是特别寂寞?”小伙子露出了雪白的牙齿暧昧地笑了:“当然寂寞!不过,到了夏天就好了。”我问他为何,他说,等盛夏季节到了,挖虫草、贝母的人就要进来了,紧接着,放牧的人们又会进来,到那时,这里的人就多了,草原上可热闹了!

觉他说他特别怀念订婚前的那些日子,那时候寂寞了,他就骑马到安斗乡上或阿坝县城去,在安斗乡他有好几个相好的呢!作为男人,这点我倒是不难理解他。一个人寂寞了,女人身上白摸摸的胸脯确实是一个温柔的港湾。更何况对于藏人,他们间注重的是彼此生活中的情义相连,对于我们汉人所注重的忠贞,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那一夜,我们与赶马人在同一个帐篷里唠叨了一宿。一直到深夜里,才慢慢入睡。山里夜安静得让人心悸。连一只虫子的歌声都没有,除了一夜的大雪落在帐篷上发出的沙沙声外,就只有我们几个睡觉时发出的均匀的呼吸声了。

大雪竟浑然不知疲倦!绵绵长长地下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黎明十分才停止。天刚蒙蒙亮,我和县电视台的同仁们就起床了。帐篷之外,四野一片苍苍莽莽,千里冰封。然而,与昨晚不同的是,山谷里却热闹了。不知何处飞来了一群麻雀,在雪地上寻找食物,它们欢快地跳着,叫着,用它们并不怎么美妙的嗓音。而天空中,除了点点的飞雪之外,偶尔还会飞过一对黄鸭,嘴里发出嘎嘎的叫声。它们是在呼唤远方的同伴吗?天空中没有苍鹰飞过,土拨鼠也因此狂妄起来了!它们并不怎么怕人,远远的向你顽皮地拨弄着它的爪子,而当你悄悄地企图接近它的时候,它又轻盈地蹦跳着跑了。

除了我和摄友之外,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很快乐,包括草原、土拨鼠、麻雀,还有黄鸭。因为它们知道,这场雪下过之后,就是丰收的喜悦了,到那时,美丽的草原上就是一片勃勃的生机了。

我的忧虑是因为地上的积雪太厚了,淹没了进山的路,我因此将不得不与美丽的珠姆湖失之交臂。一直到早上7点,东方的天际终于露出了鱼肚白,一束灿烂的朝霞映红半边天,一个晴朗的天空即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匆匆吃过早饭,赶马人已为我们备好了马鞍。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由我带领县电视台的摄像师在甲木措的陪同下前往达尔宗拍摄格萨尔王的栓马桩,其余同志继续沿着章木沟上行,到珠姆湖边下起帐篷,为当天黄昏十分和次日晨拍摄章木湖做好充分的准备。早上9点,我们三人背上摄像机,骑着三匹力量较好的马向达尔宗进发了。“达尔宗”藏语的意思就是管马的圈,传说这条沟就是当年格萨尔王牧放他的赤兔马的地方,在沟的底部至今还矗立着一根擎天石柱,这就是格萨王的栓马桩,藏王当年骑过的赤兔马依然还在那里仰天长啸。

我们刚走近达尔宗,薄雾在沟的底部慢慢升腾,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达尔宗,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横呈于我们的面前,随着我们前进的马蹄,那道彩虹也在向前移动。啊,达尔宗,真是薄雾和彩虹伴我们远行!

为了拍摄栓马桩,我们三人真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除了长途骑马的劳顿之外,还有沿途的乱石和泥泞,这些常年在莲宝叶则山上行走的马匹面对这样的道路也是步履艰难。好在我们的向导甲木措熟悉道路,带着我们时而骑马,时而步行,终于在中午十分到达了达尔宗沟底,来到了栓马桩脚下。我们等到太阳西斜之后才开始对栓马桩的拍摄。说实话,这条沟的自然景观的确很有特色,奇峰异石在蓝天下显得威武庄严,山下是宽阔的牧场,青青牧草映着灿灿流水,令人仿佛置入仙景。

完成了对栓马桩一带的拍摄任务之后,我们三人又沿着来路返回,向着章木沟进发。因为,我们还得在晚霞出现时赶到珠姆湖。于是,我们顶着炎炎烈日,马蹄踏着崎岖难行的山间小路,一路颠簸地在莲宝叶则的怀抱中穿行。下午5时左右,我们终于赶到了珠姆湖下的牧场了。

这里是阿坝县安斗乡牧民们的夏放牧场,每年夏天,安斗乡的牧民们就会来到这里,在这一片广袤的草地上安营扎寨、放牧牛羊、采挖地产中药材。然而,到了秋天,他们又得全部搬回冬放牧场,回到他们温暖的家,去收割青稞。可是,就在他们搬离这片草场的时候,因缺乏秋季草场的临近的青海省久治县白玉乡的牧民们就会偷偷地赶着自家的牛羊来到这里进行偷牧。对于这一点,身为安斗乡人的甲木措的心灵深处是很难接受的。因此,在我们快到宿营地的时候,一家青海人的帐篷早已扎在了这里。尽管这些偷牧的青海人强装着笑脸欢迎我们到他们的帐篷里喝茶,但甲木措依然表现出极不满意的态度。为了在这些偷牧人面前展示他的“威风”,甲木措从马背上跳下来,一边用藏语询问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为什么在安斗的草场上来放牧?一边又从我的背包里取出照相机,按照我教他的操作方式玩弄着。在这些偷牧人面前,他要尽可能地显示他也是一有文化的人,或者是在整个安斗乡说话都是很管用的人。

在青海牧人的邀请下,我们两人也下了马,走进了他们临时的家。女主人便开始忙着给我们熬奶茶,男主任却十分恭敬地向甲木措介绍他们到这里来远牧的理由和原因。此时的甲木措,在帐篷里只有这家尊贵的男人才能如座的位置上席地而坐,一只手托着下腮,一只手端着女主任呈上来的热茶,一边听着男主任的“汇报”,嘴里还不停地“嗯?啊!喔呀!…”的回答着,此时此刻,甲木措似乎已经成了克洼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了。

在青海牧人的帐篷里简短地休息后,我们又骑马向着珠姆湖进发了。黄昏十分,我们如期赶到了目的地——珠姆湖畔。珠姆湖传说是当年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沐浴的湖泊。相传当年藏王格萨尔因搭救另一个妃子梅萨彭吉离开莲宝叶则山之后几年未归,他的漂亮妃子珠却被邻国霍尔国的国王抢走了,并强行与珠姆成了亲。珠姆还与霍尔王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格萨王回来了,霍尔王死在格萨尔王的剑下是自然的事,但珠姆与霍尔王所生的儿子也被格萨尔给杀了。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被杀,珠姆悲痛欲绝,便决定骑马投措拉玛湖自尽,可格萨尔王却化着一块羊粪蛋死死地抓住珠姆的马尾巴不放,珠姆的马就是跳不下去。最后,在措拉玛湖守护神的劝导下,珠姆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格萨尔王才与珠姆和好如初。于是,格萨尔王携着珠姆来到珠姆湖,为了洗去一身的尘埃,珠姆跳进了自己的湖泊进行沐浴。格萨尔的所有随行人员全部背对湖泊,只有格萨尔王面对湖泊与背对湖泊的大将在湖边下棋,还有那只玩皮的猎狗向着湖泊狂吠。这些,至今仍然在珠姆湖四周的石头造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霞中的珠姆湖静静地躺在莲宝叶则的山谷中,湖泊四周的群山在晚霞中肃然屹立。微风拂过,湖面上轻轻荡起一层层涟漪。珠姆湖无语。我亦无语。而此时的莲宝叶则神山则已被云雾的轻纱遮住了她美丽高贵的面容。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在湖边走了一段路后,终于选择了回头。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西边的莲宝叶则。

我不是诗人,但此时此刻,却没什么能够比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更能够表达我心中的情感了。怅怅然空落落的,就像和一位刚刚邂逅不久的美人道别,那种依依的情怀若要真用言语来表达恐怕是罄竹难书了。我没有想到,这种平淡的语言所述说的惆怅竟是如此的风起云涌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发表于 2006-10-21 1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都具有专业水准.请多介绍各景区让大家开眼界.
发表于 2006-10-21 14: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羊子——好身手——图片养眼——文字润肺……

白羊子——好身手

图片养眼
文字润肺



发表于 2006-10-21 15: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使者令友多网天天刮大风.
发表于 2006-10-21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sun发表的内容:

风云使者令友多网天天刮大风.



╭⌒╮ .  ╭⌒╮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006-10-21 2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看到小石头的符号画了,以后多努力哈……
发表于 2006-11-4 1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m 唱——G 随 m 跑——G 追

下面引用由Alex发表的内容:

好久没看到小石头的符号画了,以后多努力哈……


[[仰望着你,总是无法自己]]记实-2

╭⌒╮ .  ╭⌒╮  ~  ~⌒╮ ○ ~⌒╮
~ ╭⌒╭  ⌒╮╭⌒ ~ ︶︶ ~
︶︶ ︶ ~    ~︶︶  ~ /~\\

~ GG-加油!~ \○ /~ /~\
~ ○ ~来啦!-mm ▂/~\ /~ ╭⌒~
▂/~\ ○\ ○ ~~~~ ~ ~
▇▆▅▃▂▂▂●\ ●▂▂▂▂▂▂▂▂▂▃▅▆▇█████▇▆▅▃▂▂▂▂▂▂


m 唱——G 随 m 跑——G 追 阴盛——阳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30 14: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