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13-6-10 19:26:53

序篇 为何要说“成都草木深”

撰文:马小兵 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马小兵简介】
      1963年生人。成都晚报副刊部责编。热爱植物学。曾编选《科学大师思想随笔》丛书,与人合著《格老子四川人》,策划出版美食评论家二毛美食书《碗里江山》和著名作家阿来随笔集《看见》等。 种花养草,享受植物生长,开花,结果带来的小欢喜,并相信,一个有蓬勃植物生长的城市,人和植物,都会幸福。


(山光杜鹃)

       起愿要写这组“成都草木深”系列文章的缘由,在这里首先做一个交待。事情还得从去年春天开始恢复养些花草开始说起。从小在农村生活,老家在川西平原上的新都县。茅屋旁,林盘边,田野里,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四季不断盛放,自然会对植物产生一种天然的感情。我也种过好多贱贱的,非常好养的花,都是一些本地生长的普普通通的花花草草,比如指甲花,鸡冠花,红苕花,茉莉花等等,这是植物爱好的最初起源。后来,离开家乡,上大学,参加工作,四方游走,看见不熟悉的植物,都会有探究一番的兴趣,比如月见草,紫阳花,桃金娘,野百合等等,然后很自然的,会在文学中或者植物学中寻找它们的踪迹。
    自从恢复养花草以后,自学植物学的热情也因此高涨起来。那段时间,一有时间就会跑三圣乡花卉市场,搬一些奇奇怪怪的花花回来养起,查资料弄清楚科属;察叶观色,搞懂其性态。这样做还嫌不过瘾,又把沙河公园和百花潭公园作为我定期观察,走访植物的基地。两个公园,一开放,一围合,植物的品种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认识了好几百种植物。代价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收获的是知识和一点小幸福。进一步,又产生了要认识成都在地的所有植物的野心。观察记录,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能找到能看见的所有关于成都草木的书写,都是一些零散的记录,其中又以文学性的描述居多,缺乏完整的著录。因此有了这个心思,在“成都草木深”的名目下,比较完整地记录下我所看见和观察到的成都植物。
  深者,深广,深厚也,这是指成都的植物资源,包括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深者,深入也,这是就我自己来说,希望借此契机,比较深入地探究成都植物和成都的植物文化。通过梳理成都,以及成都人和植物的紧密联系,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成都,一个对成都人和成都以外的人来说,都稍显陌生的成都。
  依据目前我所看到和掌握的资料,应该说是比较完整的资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完全可以支撑我所认为的“成都草木深”这个说法。
  成都雅称蓉城,这得名来源于花,蓉指的是木本芙蓉花。杜甫写成都的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晓看红湿处”说的就是在雨中看芙蓉花开放的情形。由此可见成都人与花的情缘有多深长。


(岩须)
   
1、自然地理的先天基础条件好,成都的“植物家底”很殷实。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近5000米的巨大的海拔落差,使市域内形成了包括雪山草甸、森林河流、高山峡谷、平原湖泊等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也造就了成都植物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
       成都从低到高分布着低山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共6大植被垂直带。
       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分布有苞叶雪莲、长鞭红景天、流苏虎耳草等植物。
       海拔3400—40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在这个地带的阴坡,主要分布以小叶杜鹃组成的常绿针叶灌丛,以蔷薇、花楸组成的落叶阔叶灌丛,和以多种箭竹组成的竹类灌丛;阳坡则主要分布有由羊茅、剪股颖、委陵菜等组成的高山草甸。
       在海拔2000—2400米是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有铁杉、云南铁杉,代表阔叶树种有糙皮桦、扇叶槭、青榨槭、灯台树等针叶树种。
       海拔1600—2400米为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生长有包石栎、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白辛树、香桦等树种。
       海拔1600米以下为低山常绿阔叶林带。分布着川桂、细叶青杠、油樟、小果润楠、祯楠、黑壳楠、曼青杠等原生树种和杉木、柳杉、水杉、桤木等人工次生林树种,适应温暖湿润和低光照气候。
       珍稀植物珙桐,作为北温带最美丽的树木,躲过第四纪冰川侵袭的珙桐,在成都的自然保护区内幸存下来……
       目前,成都市已经记录的高等植物有264科、1224属3390种,占全国树种的十分之一。在成都市丰富多样的植物中,有29种野生植物以其古老、濒危、稀有和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6种植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
  在成都,超过30种野生杜鹃生长在海拔2500-4500米区域。在成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部分都有红叶分布,主要有21个片区。在成都,有390种苔藓植物,遍布在龙溪—虹口保护区林下,其种类密度堪称世界第一。
  这些都成为了成都如数家珍的“植物家底”。相信很多成都人并不知道这些。
  在此基础上,前两年,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制定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首次系统进行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银杏、银木(大叶樟)、女贞、黄葛树、皂荚等树木,入选成都9种基调树种。这9种基调树种,适应成都的气候条件,最具代表性,就像麻将、川话可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成都, 9种基调树在街道上大面积种植,它们就相当于绿化层面的成都符号。
    骨干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建议比例为7:3。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植物景观。
  另外还确定了44种骨干树种和173种一般树种。率先进行了观赏性植物、抗逆性植物、竹类植物和招鸟类植物等7个类别的专门规划。涉及到成都城镇绿化的乔、灌、藤、竹、草共计345个常用种类。


(流苏虾脊兰)

2、温润成都,四季花开。  
  成都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得好像插根筷子都要发芽的程度,非常利于植物生长。四季常绿,特别适宜园艺。成都人历来有养花的好传统。不管时代如何变,对成都人来说,有一个居家传统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树木花草的亲近。人、建筑和植物,彼此依存彼此滋养。成都的家庭园艺之普及,相比于很多城市来说,是很突出的。从户型上来说,几乎所有的户型都给园艺留出了空间。成都人的阳台,就是一个个空中花园。像成都这个城市的包容性和成都人的包容心一样,成都的自然也有它天然的包容性,许多亚热带和热带植物在成都活的很好,开得很灿烂。


(美丽芍药)

3、历史和文化,都指向了花朵。
  成都人在新春来临的时候,有举办花会的传统。花会花会,百花来会,万众借花来会。
  成都的公园就是一个个园林,为一处无来由,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
  成都既然又叫锦官城,自然,城市里的许多街道也会冠以花木之名,如桂花巷,泡桐树街等等。
  最后,差不多所有与成都历史相关的文化名人,都曾经留下过对成都这个城市的花木的赞颂。所以,这些花木,其实是与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大部头的《成都诗览》,看看其中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诗人们笔下描写的成都植物,我们就能找回老成都的感觉,那个“花重锦官城”的老成都。
  这组“成都草木深”系列文章,准备写近百种成都植物,有点文化,有点植物学知识,尽量好看易懂。内容有实用性,同时也是观花指南。希望让大家看见许多有名有姓的花在四季不断开放的成都,一个美丽的成都。
  是为序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序篇 为何要说“成都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