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六个不同的发展历程!
编辑: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8/08/100406.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大自然创造了美丽的九寨沟,而九寨沟人又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间,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依靠阿坝州“旅游富州”的发展战略,依靠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历经六个发展阶段,写下了辉煌的发展历程。<br><br>
——1955年—1978年是林勘采伐期。沟内居民过着半农半牧、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往来;六十年代中期,两个林场相继进沟开始大规模的采伐;七十年代,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次到此深入考察,发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并积极呼吁保护九寨沟。<br><br>
——1978年—1984年是单纯保护期。1978年停止区域内的森林采伐,次年林场全部撤出;之后建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围绕森林资源和大熊猫组织开展宣传、设立检查站等简单的保护工作。<br><br>
——1984年—1992年是开发探索期。1984年九寨沟被划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立了南坪县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开始初步的探索性、小规模、粗放型的旅游开发;之后相继成立九寨沟旅游公司和九寨沟联合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经营活动。<br><br>
——1992年—1998年是初步发展期。1993年形成管理处和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行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经营;家庭宾馆渐成规模,游客消费主要都在景区内进行。其间以保护型开发为主。<br><br>
——1998年—2004年是快速发展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完善设施建设,强化旅游管理,九寨沟跻身国内旅游精品行列。<br>
<br>
——2005年至今进入品质服务期。我局抓住九寨沟进入最佳旅游目的地和风景区生命周期成熟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诚信监督”四大国际管理体系,围绕保护科学化、服务精致化、管理效率化,努力构建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景区管理模式。2006年接待游客231.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接待游客人数在全国景区中名列第五位;门票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2.3%,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景区中名列第一;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9.47%,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页:
[1]